尊重生物群落自然演替规律,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避免过度人为干扰,维持现状湿地良好的生态条件,预防湿地退化,加强湿地监测和管理,杜绝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
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分为:鸟类、鱼类与两栖类栖息地恢复与保护工程;野生动植物生境恢复;水生生态修复;水生生态修复。
(1)鸟类、鱼类与两栖类栖息地恢复与保护工程
工程区鸟类分布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工程区共有鸟类 15 目 37 科 87 种。其中湿地鸟类 7 目11 科 34 种,湿地鸟类占鸟类总数的比例较高,反映出该区域的湿地生境特征较为明显。
湿地公园根据调查确定适宜的栖息地建设地点与工程措施:依托现状河滩及泛洪平原,梳理地形、调岸引水、栽种植物,营建以浅滩沼泽为主要形态的鸟类、两栖类栖息地。
(2)野生动植物生境恢复
州河沿岸可进行野生动植物生境恢复的场地合计 36 处,其中依靠自然恢复可以达到野生动植物需求的 1 处;少量补植芦苇香蒲 1 处;补种芦苇香蒲 27 处;需要破埂引水,补种芦苇香蒲,撒草籽 7 处,总面积 62.3 万平方米。
恢复措施:
①湿地植被恢复主要采取自然恢复或人工辅助自然恢复措施
②生境改善主要采取微地形改造、水深控制、补充食源地、植被控制、鱼类种群重建和水生生物种群重建等措施
③根据地形、水文特征、植被类型和水鸟种类等确定生境鸟岛的形状、大小、空间异质性和高程等。
④根据野生动物的行为规律设置隐蔽栖息地
(3)水生生态修复
天津蓟州州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保护和恢复州河水生态安全为根本点和出发点,主要通过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水生动物生态修复、高等水生动物生态修复等工程的建设进行水生生物生境修复。
(4) 水生生态修复
州河鲤(Cyprinus carpio zhouhe L.)于桥水库特产,县内俗称水库鲤鱼、拐子。口端位,马蹄形,触须 2 对。头小吻突,体态修长,背部灰青,金鳞赭尾。为有效保护州河鲤,加快提纯复壮,2006 年,启动“州河鲤品种纯化及增殖示范”项目,建成州河鲤人工繁殖基地,繁育苗种陆续增殖放流于桥水库。2013 年,县水产中心制定了《州河鲤》种质地方标准。2014年,向国家商标局成功注册“州河鲤鱼”商标。州河鲤鱼成为天津市蓟州区于桥水库特有的地理标志性经济鱼类
州河鲤鱼对生长和繁殖环境要求较高,通过对州河河道生态环境状况和目前州河鲤鱼种群生物情况,选择京秦铁路桥下和白塔子水闸附近作为投放地点。